“禾下乘涼”已成追憶
5月22日,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辭世,似乎整個世界都變得灰暗起來。湖南長沙熄滅全城夜景,全城花店免費派送悼念鮮花,出租車司機免費接送悼念乘客。
5歲小男孩獻送菊花,只為與市民一起用手印“畫”一幅稻穗圖。煙花之鄉(xiāng)小伙特意設計出稻穗煙花,煙花升空仿佛一束束茁壯成長的水稻。長沙街頭市民自發(fā)組隊,喊著統(tǒng)一的口號奔跑相送。
“60年”,近代饑荒的“代名詞”,我們這一代知道的人已經(jīng)很少了,以后也許會越來越少。記得姥姥講過“60年”城市人口大壓縮,在被遣返朝邑縣城的路上,半匹綢緞只能換兩個燒餅,一路上所有的家當都換成了糧食才勉強歸鄉(xiāng)。
打小我不好好吃飯,姥姥總是端著碗追著喂……“再不好好吃飯,讓你過個‘60年’”。20年后看到袁老接受采訪時義正言辭:“一粒糧食能夠拯救一個國家,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,你年紀輕不知道,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,饑荒的時候餓死人的,大家都吃不飽飯,我都親眼見過。”記者說:“您是不是特別害怕,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(xiàn)?”“不可能了,不可能了”袁老長出一口氣。
無法想象,在一片閉塞中,怎么能夠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,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,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?無法想象,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,從北平到漢口,從桃源到重慶,怎么能獲得系統(tǒng)的現(xiàn)代教育,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?無法想象,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,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?
未見其面,卻蒙其恩,碗中有米,心中有你。一家,一國,一世界,不知何處,春風拂過隴上田埂,碧波稻浪翩翩起舞,稻芒劃過手掌,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,谷子在陽光中畢剝作響,水田在西曬下泛出橙黃的味道。我仿佛,仿佛……意識到那是您的演化,來看看自己的孩子。
您用一粒種子,改變了世界;您創(chuàng)造的物質財富,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——無價。而自己,依舊躬耕于田疇,淡泊于名利,真實于自我。以一介農夫的姿態(tài),行走在心靈的田野,收獲泥土的芬芳。那里,有著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碼。(王博遠)